
魔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,但游戏圈的魔幻,总是带着一股子商业模式的骚气。
最近,圈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新闻,游卡,就是那个靠一副《三国杀》牌起家,然后把这套牌玩出花儿来的公司,在上海搞了个大动作——搬新家了。
从新闻通稿来看,那叫一个气派。
落户徐汇区华泾镇北杨人工智能小镇,12000平米的办公楼,近千名平均年龄28岁的员工。
又是“元宇宙核心”,又是“人工智能高地”,又是“产业生态、科技创新、品质居住”三位一体。
字里行间,透露着一股“我们公司蒸蒸日上,我们是未来之光”的王霸之气。
但这事儿吧,你要是只看表面,那格局就小了。
你以为这是一个游戏公司乔迁新址的喜讯?错了。
这是一个关于“情绪价值”如何变现为“固定资产”的顶级金融案例。
说白了,不就是那点事儿么。
1
我们先要搞明白一个核心问题:游卡,或者说《三国杀》,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?
很多人说,是游戏生意。
更准确一点,是桌游和网游生意。
但我告诉你,这都是表象。
游卡的本质,是一门研究“人性弱点”和“情绪操纵”的生意,而《三国杀》就是这门生意的终极实验场和印钞机。
从2008年第一副实体卡牌开始,它精准地切中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。
三五好友,一包瓜子,一下午的“杀闪桃酒”,这是最原始的快乐。
这阶段,游卡卖的是“社交货币”。
然后,OL版和移动版上线,画风突变。
游戏的核心从“社交”悄悄转向了“竞技”,再从“竞技”悄悄转向了“养成”。
什么叫养成?
就是让你花钱买武将、买皮肤、买道具,让你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现实中无法企及的强大和优越感。
一个武将,从标将到界将,再到神将,中间隔着的不是代码,是无数玩家的钱包。
一个皮肤,从普通到史诗,再到传说,变的不是原画,是你在这场“军备竞赛”中的段位。
游卡比谁都懂,玩家要的不是公平,而是“用钱可以买到的不公平”。
他们把人性中的攀比、炫耀、不甘、沉没成本,拿捏得死死的。
你充了100,就想再充200回本;你买了个强力武将,就想买个更酷的皮肤来配他。
这是一套精密的、层层递进的情绪收割机。
所以,当你说游卡是一家游戏公司时,其实不够精准。
它更像一家“情绪投行”,它把玩家的喜怒哀乐打包成金融产品,然后以“武将”和“皮肤”的形式公开发行,让你心甘情愿地用真金白银去认购。
这真的很重要。
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一点,你才能看懂它搬家这步棋的真正意图。
2
一个如此擅长在线上虚拟世界里搞“情绪变现”的公司,为什么突然对线下的物理空间如此执着?
还要搞这么大一个楼?
答案就藏在新闻稿的细节里——“北杨人工智能小镇”。
你看到的是“人工智能”,是“元宇宙”,是高科技。
资本看到的,是“小镇”。
在中国,任何产业一旦和“小镇”、“园区”、“基地”这种词挂上钩,背后代表的就不是单纯的商业逻辑了,而是政策逻辑。
漕河泾开发区倾力打造、上海“元创未来”元宇宙产业园核心、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……这些Title翻译过来是什么?
是土地优惠、是税收减免、是人才补贴、是政府背书。
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你看,游卡相关负责人说,吸引他们的是“将工作与生活无缝衔接的规划”。
这话说的,艺术。
什么叫“工作与生活无缝衔接”?
不就是把一群平均年龄28岁、精力旺盛、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,圈在一个地方,让他们白天给你写代码、画原画,晚上在配套的商业设施里吃饭、看电影、消费,顺便加个班么?
这是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。
对地方政府来说,我引来了一家知名的、自带流量和税收的文创企业,盘活了一块地,拉动了周边的消费,还给自己的履历添上了“人工智能”和“元宇宙”这种时髦的标签。
赢麻了。
对游卡来说,我用一个“高新技术企业”和“文创领军者”的名头,换来了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和低廉的运营成本。
员工的生活问题?
园区配套解决。
员工的就餐问题?
专属食堂解决。
我只需要把这近千名年轻人像“武将”一样养在这里,让他们为我的情绪印钞机持续输出战斗力就行了。
也赢麻了。
(插一句,这套路在互联网大厂搬家里都快成标准流程了)
所以,哪有什么“诗与远方”的理想主义,这不过是一场游戏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间心照不宣、各取所需的“价值交换”。
游卡网络的成功落地是徐汇区、华泾镇与漕河泾开发区三级联动、协同服务的典范。
这句话才是全文的精髓。
翻译一下就是:我们三家联手,给游卡安排得明明白白的。
所谓的“量身定制的综合政策服务包”,所谓的“全流程、定制化的载体服务”——从精装设计到机电暖通,从员工食堂到商业配套……这哪是招商引资?
这简直就是保姆式带娃。
3
现在,我们把线索串起来。
一个靠着精准拿捏玩家情绪,把虚拟道具卖出天价的游戏公司,把线上赚到的真金白银,投入到线下,去撬动更大的政策杠杆和不动产价值。
这操作,骚不骚?
它在线上构建了一个让玩家欲罢不能的“三国杀宇宙”,在线下构建了一个让员工安心“献身”的物理园区。
线上宇宙的砖瓦,是玩家氪金买的“朱砂”和“元宝”。
线下园区的砖瓦,是政府补贴的“政策”和“土地”。
两条腿走路,虚实结合,风险对冲。
这已经超越了普通游戏公司的维度,进化成了一个“线上情绪收割+线下政策套利”的复合体。
这栋12000平米的新大楼,你可以看作是游卡这些年商业成功的纪念碑。
但这座纪念碑的每一块石头上,都刻着“界徐盛”、“神甘宁”,都闪烁着各种限定皮肤的光芒。
它是一个物理符号,时刻提醒着我们——你在游戏里为情绪付的每一分钱,最终都会变成别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议价权和固定资产。
所以,当游卡说他们致力于“原创桌游设计”、“助力国际文化交流”时,你听听就好。
这些当然是真在做,但这些更多是它用来获取“政策服务包”的“名义”。
一个企业的根本,永远是利润。
而游卡的利润引擎,就是那个让你又爱又恨的《三国杀》。
未来的剧本,大概率是这样的:
游卡坐拥这个“人工智能小镇”的政策洼地,享受着低成本运营的红利,然后把省下来的钱,一部分投入到新游戏的研发中去(希望能有),另一部分,也是更重要的部分,投入到如何更高效地运营《三国杀》这个巨大的情绪矿场中去。
而那近千名平均28岁的年轻人,就在这个“工作生活无缝衔接”的桃花源里,燃烧着自己的青春,设计出更多让你欲罢不能的武将和皮肤,让你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“情绪”买单。
而你,亲爱的玩家,就是这个庞大商业帝国最坚实的基石。
每一次你为了“一将成名”而开包,每一次你为了“限定皮肤”而储值……你都不是在玩游戏,你是在为上海徐汇区的一栋大楼添砖加瓦。
想到这里,是不是觉得手里的“杀”都变得沉重了起来?
别担心,这感觉,就叫现实。
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