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财长亲口承认:特朗普的关税就像“融化的冰块”,想取消得先满足一个硬条件!
最近,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句话引爆全球舆论。 他公开说,美国对各国加征的关税可以像“冰块融化”一样消失,前提只有一个:制造业必须回流美国,把“失衡的贸易体系”给扭过来。
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。 就在8月7日,特朗普刚签了“对等关税”行政令,把美国平均关税拉到18.6%,创下二战后的最高纪录。 全球2.74万亿美元贸易瞬间被波及。
一、“冰块融化论”背后,美国盯死中国
贝森特接受《日经亚洲评论》专访时,直接点明中国是美国的头号目标。 他说,和中国的谈判“最重要也最困难”,中国正往全球价值链上游爬,这“让美国非常担忧”。
他的逻辑很直白:美国要用关税逼全球贸易“再平衡”,确保美国拿到“公平的竞争环境”。 所谓的“公平”,其实就是按美国标准来比如要求中国停在低端制造,把高附加值产业留给美国。
这种双标连日本都看不下去了。 贝森特拿丰田举例,说如果中国杀进混动车领域,“日本就危险了”,试图挑拨中日关系。
二、美国真能靠关税抢回工厂? 难!
特朗普想用关税大棒吓跑跨国企业,逼它们回美国建厂。 现实很骨感:
工人贵又少:美国工人时薪35美元,是越南的10倍。 全美光焊工就缺30万人。
基建拖后腿:电网老旧、港口拥堵、公路坑洼。 想升级? 得砸钱,可美国连修条高铁都能吵十年。
成本压垮企业: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,成本比台湾高35%;英特尔建个新厂要砸100亿美元,还得等3-5年。
结果呢? 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和《芯片法案》承诺的2279亿美元项目中,40%(840亿)已延期或烂尾。
三、75国集体不买账,中国影响力成关键
今年4月,特朗普给75国“开条件”:只要90天内和美国签协议,就免关税。 协议内容曝光后,全球哗然要求各国减少和中国的贸易,撤出在华工厂,还限制中国商品出口。
结果? 整整8天过去,竟无一国签约!连日本首相石破茂都公开拒绝:“不着急谈判,也不做重大让步”。
美财长贝森特不得不改口:“90天搞定所有协议?不可能! ”
四、美国自己先撑不住了
关税大棒挥出去,先疼的是美国人自己:
物价飙涨:普通家庭年开销多花3800美元,80%关税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。 洛杉矶港中国货少了一半,玩具商被迫涨价。
企业反水:12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关税“违宪”,零售商警告库存见底。
盟友反制:欧盟、巴西、印度等46国向WTO起诉美国,加拿大总理放话:“不能再依赖美国市场!”
五、中方硬气回应:平等是底线
对美方“先签协议再降税”的套路,中国外交部10个字堵回去:“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。 ”
王毅外长更早前就质问过:
“美国垄断高端产业链,却要中国停在低端,公平何在?
只许自己繁荣,不许别国发展,公理何在? ”
美国财长嘴上说关税会“融化”,制造业回流? 先问问成本答不答应,盟友配不配合,中国买不买账。
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