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最后期限的接近,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即将启动。
据报道,还未等中国代表团踏上飞往西班牙的专机,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上放出狠话。
他要求北约成员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同时要求北约作为一个整体,对中国征收 50% 至 100% 的关税,声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。
时间点精准,态度强硬,一如既往的“特朗普式谈判”。
只是这一次,中方直接启动反制措施,明确告诉特朗普“中国人不吃这一套!”
谈判前夜,特朗普突然“甩牌”
这场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,本应在9月14日至17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。
中方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队,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贝森特。
会谈将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、滥用出口管制及 TikTok 等经贸问题。
时间、地点、代表团都已敲定,气氛却因特朗普的一则帖文骤然紧张。
他在自创社交平台“Truth Social”上发布一封公开信,呼吁北约成员国对中国征收 50% 至 100% 的关税,声称战争结束后,这些关税就会取消。
一边喊和平,一边加关税,这种操作,中方并不陌生。
这不是施压,是“虚空造牌”
就在这封信发布前一天,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“实体清单”。
涵盖智能传感器、AI芯片、光电材料等关键领域。
对于美方这一行为,中方迅速作出了回应。
9月13日,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近期,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,滥用出口管制和 “长臂管辖”,对中国芯片产品和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,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,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,中方对此坚决反对。
紧接着当天又补了一刀,商务部发布公告,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。
显然,中方看穿了特朗普抢在马德里会谈前施压,就是妄图打一个“猝不及防”,来增加对华谈判的“筹码”。
模拟芯片虽然不是最高端的技术,但它的市场空间巨大。
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工业设备、新能源控制、电网调节等领域。
美国在这一领域占据全球超过40%的市场份额,对中国出口依赖度高。
而中国本土已有数家企业具备替代能力。
中方没有直击美方最强的芯片高地,而是挑了一个“可打、能赢、影响大”的点。
这不是情绪化反应,而是一次精准“点穴”。
美国打牌,中方识破套路
中方这次反应为何如此明确?因为不是第一次见。
中方早已识破特朗普的谈判套路,叫做:“虚空造牌”。
什么意思?
就是在缺乏实质筹码时,通过临时制造对抗局势,来制造谈判压力。
比如突然加税、封禁企业、炒作舆论,然后在谈判桌上,以取消这些“临时炸弹”作为条件。
但中方已不再被动。
中国商务部的表态很清楚:不是不能谈,而是不能这样谈。
中方对于经贸谈判的立场一直很明确,即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。
但谈判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协商、互惠互利的基础上。如果美方企图以谈为幌子,继续搞胁迫讹诈,中方绝不会答应。
盟友不跟,美国孤掌难鸣
特朗普的算盘不止打在中国头上,他还试图发动“全球加税联盟”。
从欧盟、G7到北约,目标是让这些国家一起对中国商品加税,形成围堵之势。
但问题在于,特朗普的话,盟友们会听吗?这恐怕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,特朗普要求 G7 国家效仿美国,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 100% 的关税,G7 国家财政部长于 12 日召开视频会议讨论该提案。
欧盟部分国家也在犹豫。西班牙、匈牙利、葡萄牙与中国经贸关系稳定,短期内不可能配合这样的极端措施。
北约本身也不是一个经济组织,特朗普想用军事实体来推动经济制裁,逻辑上就站不住脚。
盟友不是棋子,更不是替罪羊。
中方的反制节奏正在变得成熟
此次反制模拟芯片,只是中方应对美方策略的一部分。
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初起时,中国更多是处于防御状态。
但现在不一样。防守中有进攻,回应中有战术。
2023年,中方对稀土出口实施管控,中国商务部宣布镓和锗出口管制,8 月 1 日起出口需获得许可,9 月 15 日对锑及相关产品实行出口限制,精准打击美欧高端制造业。
在大豆采购方面,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。
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7465 万吨,同比增长 6.7%,并提前锁定了 2025 年 9 月和 10 月的大豆采购计划,且这些订单全部给了巴西。而 2025 年 8 月有报道指出,中国对 2025 年新季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为 “零”。
现在,2025年,中方又将反倾销调查的矛头指向模拟芯片。
每一步都不是情绪化反应,反制不为表态,而是为了实效。
谈判桌上,不再是美方独角戏
特朗普将关税战称为“谈判艺术”,喜欢在谈判前“亮一手”,制造谈判压力,以图获取更多利益。
在中美贸易战中,他多次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,还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等,试图以此迫使中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。
但这一次,牌桌上不再是他主导。
中方的策略是:你出招,我应对;你变招,我反制。
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,中方每次在美方出台关税措施等不合理举动后,都会迅速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,如加征关税、实施出口管制、对美企进行反倾销调查等。
没有被牵着鼻子走,也没有被吓住。
相反,中方通过快速回击,打乱了美方试图主导节奏的部署。
谈判应是基于平等、理性的逻辑博弈,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威胁压迫。
TikTok、芯片、出口管制,特朗普全面施压
除了加税和芯片,特朗普还把目光盯上了TikTok。
他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最后期限:9月17日前,TikTok必须完成向美国企业出售,否则将被封禁。
这一天,刚好是中美马德里谈判的最后一天。
这一安排很明显,是在为谈判制造“时间炸弹”。
但TikTok在美用户超过1.5亿,一旦封禁,社会舆论和法律问题将接踵而来。
中方虽未针对 TikTok 问题单独作出专门的正面回应,但一直强调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,面对美方对中国企业的不合理打压。
中方多次表明立场,要求美方停止霸权行径,遵守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规则,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。
这种多线并进的施压方式,虽然声势大,却也把谈判本身推向复杂化。
表演政治的局限,正在显现
特朗普在其政治生涯中,常采用制造危机再提出 “解决方案” 的方式来获取利益。
这是他在美国国内选战中常用的“表演政治”模式。
但这种模式,在国际博弈中,未必总能奏效。
中国的态度很清楚:谈判可以,但不是在被威胁的背景下谈。
而且,中方的反制正在逐渐从“战术性”走向“体系化”。
这意味着,未来面对类似的“虚空造牌”,中方将有更多应对工具。
特朗普政府奉行 “美国优先” 政策,在贸易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,如加征关税、将中国企业列入 “实体清单” 等,试图通过施压让中国在经贸等问题上做出让步,其举措可谓声势浩大。
特朗普声势浩大,中方寸步不让。
中方通过精准反制打破美方节奏,打乱其预设剧本,不再为对方“演戏”。
国与国之间的对话,从不该靠威胁推动。
奉劝特朗普,拿出诚意,以务实的态度与中方对话,否则经贸议题谈不好,后续更高层级的对话,恐怕也难以实现。
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