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有读者朋友读了文章《《黄帝内经》:人为什么要有两个肾?古人早就知道了》,后台留言:“人为什么要有两条腿两个胳膊两只耳朵两只眼呢?”我真的很认真想了想,看似很愚蠢的问题,但自己不懂就必须不耻下问、虚心好学,就像现在读了《黄帝内经》,我才每天认真观察日出日落,风起云涌,才认真去感受日月精华,才学着顺时而养生。这些,本来就很平常,而且古人都说了两千年了。知行合一方是知,只知不行为不知。所以,当被问到“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”时,刚好自己的眼睛出了点问题,右眼眼球上时时刻刻有只蚊子飞来飞去,俗称“飞蚊症”。当时还庆幸了一下:幸亏有两只眼睛,一只出了问题,还有另一只。当然,人有两只眼睛并非是为了留一只备用,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条胳膊两条腿,还不是为了平衡?你看,老子就说过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,所以嘴巴就一张,而且还要学会闭嘴。回到《黄帝内经》,数目不代表功能,一切还得看“阴阳”。阴阳也不是分两级,而是一个太极圆,彼此循环。那两只眼睛,一只阴一只阳,阴阳眼?非也,非也!阴成形,阳守神,眼睛是五官的外形,耳朵、鼻子、嘴巴也是,眼睛能看,耳朵能听,鼻子能闻,嘴巴能味,皆因阳气而生,也就是内经说的“五感因阳而生”。如果五感出问题了,如失明、失聪,失语等,那么肯定是五脏出了问题,因为五感通五脏。《灵枢·五闾五使》曰:“目者,肝之官也。”“舌者,心之官也。”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里:“肾主耳……在窍为耳。”而《灵枢·脉度》则曰:“肺气通于鼻,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。”“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”五官是形,看得见、摸得到;而五感则是神,看不见,测不出,全靠个人主观感觉。所以一个人的眼睛,检查瞳孔、晶状体、玻璃体、视网膜都正常,偏偏视力模糊或者看不见,就是阳气惊厥或被阻滞了,神无法控制了。《生气通天论》篇有:“阳气者,烦劳则张,精绝辟积,于夏使人煎厥。目盲不可以视,耳闭不可能听,溃溃乎若坏都,汩汩乎不可止。”在人体烦劳过度时,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,阴精逐渐耗竭。如此多次重复,阳愈盛而阴愈亏,到夏季暑热之时,容易使人发生煎厥病,发作的时候眼睛看不见东西,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,精神错乱如同都城崩毁,如急流崩泻一发不可收拾。物极必反,阳盛阴衰的后果是阴盛阳衰,阴阳失衡,相互克制。所以阳气最盛时暑热导致的厥病,会让眼睛突然看不见。此外,还有车祸眼睛却无受损、或者遭受重大打击后,视力也会突然下降甚至看不见。这是因为外因引发内因,惊吓和恐惧太过,导致“心神受劫,目无所主”。“心主神”,所以心神不宁也会导致失明。有些朋友因为年纪大了,阳气逐渐不足,又因为想弥补儿时没有阅读的遗憾,于是拼命看书,堪称赶考,结果视力突然下降。医生让其避免用眼过度后,改为听书,以为可以恢复视力又可以继续学习,两全其美。然而,听书也耗神,如果不集中精力又听不进去,听进去过多也会消耗元神。说到底,就是心阳耗竭了。眼睛作为人体的“显示器”,除了受心之所使,影响最大的还是肝脏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曰:“肝开窍于目”;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曰:“肝受血而能视”;《灵枢·脉度》则曰:“肝气通于目,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”,都是说肝血充足,肝气调和,眼睛才能辨别出事物。所以,“飞蚊症”检查出是眼睛玻璃体混浊,这种混浊不是表面上的,而是玻璃体出现了斑点,眼药水是去不掉的。而中医辨证则是“肝肾虚”。“清肝明目”,眼睛内部出了问题,本质就是肝气虚。而肝气虚,又是肾气不足导致。因为肝属木,肾属水,水生木,相生为母子,母病及子,母能令子虚。因为母的问题累及至子的问题,就叫虚邪。所以,子虚则补其母,肾也要温补。而肝气虚是因为失眠多梦,在凌晨1点至3点肝经行令时没有早早入睡,损耗了肝气。当然,除了心和肝脏,五脏六腑是相互牵连的,所以眼睛出了问题,除了养神养肝,还要养脾胃肾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里岐伯说得比较详细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瞳子,筋之精为黑眼,血之精为络,其窠气之精为白眼,肌肉之精为约束,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,上属于脑,后出于颈中。故邪中于颈,因逢其身之虚,其入深,则随眼系以入脑。”五脏六腑的精气,都向上输注于目而形成精明视物的功能,精气汇聚于眼窝,形成眼睛;骨之精形成瞳子,筋之精形成黑睛,血之精形成眼睛的赤络,气之精形成白睛,肌肉之精形成眼胞,包裹收拢筋、骨、血、气的精气而与眼的脉络合并,形成目系。目系向上连属于脑,向后出于颈中,所以如有邪气侵入颈部,又遇上身体虚弱,邪气侵入得深,就会随目系进入脑。“入于脑则脑转,脑转则引目系急,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。邪中其精,其精所中不相比也,则精散,精散则视歧,视歧见两物。”邪气入脑,则头脑晕转;头脑晕转,则牵引目系,使眼睛整个系统都很紧张;目系紧张,就会两眼眩晕而有天旋地转之惑。如果邪气伤害了目系的精气,受到损伤的精气彼此间不能相互合并、协调,眼部精气就会涣散;眼部精气涣散,就会造成歧视,看东西出现重影。“目者,五脏六腑之精也,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,神气之所生也。故神劳则魂魄散,志意乱。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脉法于阳也,故阴阳合抟而精明也。目者,心使也。心者,神之舍也,故神精乱而不抟。猝然见非常处,精神魂魄,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”人的眼睛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汇合而成,营卫魂魄经常输注养护于它,它是神气生成的地方,所以叫炯炯有神。神过于劳累,就会魂魄离散,志乱意迷。瞳子黑睛取法于阴,白眼赤脉取法于阳,所以阴阳合聚,则目睛明亮,可以视物。眼目是心的使者,心是神的居舍,所以,如果神分精乱不能聚合,又猝然看到异乎寻常的地方,精神魂魄散乱而不相互协调,就有了迷惑之感。于此,岐伯终于向黄帝解释清楚了,为何黄帝曾步登清泠之台时,回头下视总是产生眩晕之感,即使“独瞑独视,安心定气”,依然“久而不解”的大惑。黄帝的迷惑解决了,我的迷惑也解决了,原来不是我的眼睛出了问题,而是我的五脏六腑精气不协调了。明白了根源,才能治本,而不是整天跑去眼科开眼药水。那么,我是怎么调养好,让玻璃体的斑点渐渐变小的呢?下文分解。END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;中医需辨证,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线下就医。
《黄帝内经》:人为什么要有两个肾?古人早就知道了《黄帝内经》:这是激活男女生育的原动力,若还旺盛,100岁仍能生育《黄帝内经》:百病不侵的养生之道,就藏在这20个字里面《黄帝内经》:身弱之人,最重要的不是补,而是升阳《黄帝内经》:这是阳气的底线,也是生命的底线,绝不能失守《黄帝内经》:最简单、实用、方便又不花钱的养生,却被大部分人忽略了《黄帝内经》:最简单又不花钱的养生疗愈方法,就两个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