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全球资源博弈迎来新变数。美日印澳四国在华盛顿启动"四方关键矿产倡议",试图通过建立稀土联盟打破中国对关键矿产的供应链主导。然而,就在四国高调宣布合作之际,特朗普政府却悄然对中国作出两项关键让步——解禁芯片设计软件出口并恢复乙烷供应。这场看似矛盾的"联盟与退让"并存的局面,暴露出全球资源竞争的复杂逻辑。
一、四国稀土联盟:针对中国的"资源统一战线"
7月1日,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华盛顿召开会议,正式推出"四方关键矿产倡议"。根据联合声明,该倡议旨在通过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整合,实现关键矿产的"安全与多样化"供应,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。声明特别提到中国4月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引发的供应链风险,直言"过度依赖特定国家资源威胁国家安全"。
数据揭示四国组建联盟的现实需求。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,全球约80%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,而美日印澳四国虽拥有丰富稀土矿藏,但在精炼与高纯度提取技术上严重依赖中国。例如,日本需从中国进口90%的稀土化合物,美国军工企业则依赖中国供应的钕铁硼磁体。四国试图通过联盟打破这一局面,核心目标是在稀土产业链中构建替代中国的精炼能力。
二、中国的反制:立法与产业调整双管齐下
面对四国联盟的压力,中国通过法律与产业调整巩固资源主导权。2025年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》首次将"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"列为立法目标,并设立战略性矿产目录,将稀土、锂、镍、钴等纳入特别管理清单。根据新法,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两用矿产出口须经国务院批准,为稀土管控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依据。
与此同时,中国稀土集团完成高层调整,新任高管多具国际业务经验,旨在提升全球资源谈判能力。此外,中国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稀土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。例如,江西赣州稀土集团投资建设的高纯度氧化镝生产线,已实现从原料供应向精深加工的转型,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稀土精炼领域的技术壁垒。
三、四国联盟的困境:技术、资金与战略分歧
尽管四国高调宣布合作,但"稀土联盟"从纸面走向现实仍面临多重障碍:
技术标准不统一:日本与澳大利亚在稀土提纯技术上各成体系,印度尚未建立完整的监管框架,而美国更关注军工出口控制。技术标准的碎片化导致合作难以落地,例如日本企业倾向于使用硫酸浸出法,而澳大利亚企业则偏好氨浸工艺,双方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存在分歧。
资金分配不明:四国虽承诺共同投资,但具体出资比例、投资方向与收益分配尚未明确。企业因缺乏清晰激励与保护机制,对参与联盟持观望态度。据《日经亚洲》报道,日本住友商事已暂停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联合投资计划,等待联盟资金规则进一步明确。
战略分歧暴露:联盟在关键国际议题上的分歧削弱协同效应。印度拒绝谴责俄乌冲突,日本与伊朗保持能源合作,四国在地缘政治立场上的差异,使得矿产合作沦为"地缘政治表演"。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CSIS)指出,四国在资源治理理念上的根本差异,使得联盟难以形成统一行动能力。
四、特朗普的退让:现实压力下的策略调整
就在四国组建联盟之际,特朗普政府却对中国作出两项关键让步:
解禁芯片设计软件:7月3日,美国商务部通知全球主要EDA(电子设计自动化)供应商,撤销在华业务须申请许可的规定。此前,中国本土企业因无法获取新版本EDA软件,高端芯片设计流程受阻。解禁后,西门子、新思科技等企业迅速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服务,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得以重新接入全球技术迭代链条。
恢复乙烷出口:美国能源部同步解除对中国乙烷出口限制,8艘满载乙烷的巨轮在24小时内启程驶向中国。乙烷是乙烯生产的关键原料,中国每年需进口超300万吨乙烷以满足化工需求。此次解禁直接缓解了中国石化企业的原料短缺压力,也反映出美国在化工原料领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。
特朗普的退让并非偶然。6月伦敦闭门会谈中,中美达成协议:中国依法审核稀土等物项出口申请,美方则同步取消部分限制性政策。这一结果反映出美国在资源博弈中的现实困境——既要遏制中国,又无法承受全面脱钩的代价。美国商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美国对华稀土依赖度仍高达68%,强行脱钩将导致美国汽车、电子产业成本激增。
五、资源博弈的深层逻辑:中国掌握主动权
四国组建稀土联盟与特朗普的退让,共同勾勒出全球资源竞争的深层逻辑:
中国通过规则巩固优势:新《矿产资源法》将稀土定位为战略资产,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全链条监管。这种"规则先行"的策略,使得中国在资源谈判中占据主动。例如,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动态管制,既保障国内产业需求,又通过法律程序规避国际争议。
美国陷入两难境地:特朗普试图通过联盟打破中国资源垄断,但盟友的技术短板与战略分歧限制了联盟效果。同时,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,迫使政府在部分领域作出让步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(SIA)警告称,若EDA软件限制持续,美国芯片设计企业将丧失全球30%的市场份额。
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:四国联盟的困境与中美资源博弈的平衡,预示着全球资源治理正从"美国主导"转向"多极共治"。中国通过加强国内产业整合与法律建设,正在构建更稳定的资源安全体系。例如,中国与印尼共建的镍产业园区,已形成从采矿到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,削弱了美国通过联盟重构供应链的可能性。
资源博弈没有赢家,合作才是出路
四国组建稀土联盟的举措与特朗普政府的让步,共同揭示了一个现实: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,任何试图通过"脱钩"或"联盟"改变资源格局的努力,都将面临现实压力。中国通过立法与产业调整掌握主动权,美国在遏制与妥协间摇摆,四国联盟则因内部分歧难以成气候。
历史反复证明,资源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。当四国还在为技术标准争吵时,中国已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法律建设,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了新方案。在这个多极化时代,合作而非对抗,才是破解资源困局的关键。
配资世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